首先本文只是最近与朋友聊天的一些体会,没有做调研,没有更多数据支撑,不具有代表性,仅仅是个人的一些体会。

今年由于工作非常忙,所以分享更新的很少。看了一下,距离上次更新已经过了快5个月了。

最近由于压力大和朋友以及前同事聊天,减缓下压力,在聊天过程中涉及到了程序员年龄的问题,做个分享。

第一个案例:和一个猎头朋友聊天,他在给大厂招人,问有没有推荐,我随即问到了有没有年龄限制,给我的回复是高阶的是Open年龄的。

第二个案例:一个大厂前同事,我问他他们部门年龄大的多不,他回复说他们项目组30岁以下只有一个,从公司来说深圳这边年龄大的,其他地方年龄大的相对少。

在技术行业,关于程序员年龄的讨论从未停止。常见的观点是,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领域,超过35岁的开发者面临着职场危机。然而,现实情况可能比这种刻板印象更为复杂和多元。

我之前写过一篇分享:2024年终总结–开发十年,人生四十(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MpdDQYYAMcio_PG6sl896Q),也曾介绍过腾讯也发过文章表明过对于年龄大的程序员的态度,他们也会招一些40+的程序员,只不过要求技术水平和年龄要匹配。

虽然上面的例子不具有普遍性,但是我觉得对于35岁以上的程序员机会肯定还是有的,只是相对年龄小的少很多。我们其实也在招人,我也会去参与技术面试,根据我们行业的特性以及公司的要求,我们对年龄没有什么要求(我自己也是40岁,还在一线写代码),我们也是和其他一些公司一样,看你的技术水平,以及是否与你的年龄相匹配,虽然我们没有大厂要求那么高,但是参考点也是相似的。

虽然上面这些例子不具有普遍性,但是,这些实例背后反映了几点行业变化:

首先,技术行业的成熟使得对深度专业知识的需求增加。随着技术栈的复杂化和系统规模的扩大,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带来的不仅是代码能力,还有系统设计、风险控制和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宝贵经验。

其次,技术迭代的速度虽然很快,但底层逻辑和核心原理的变化相对缓慢。资深开发者积累的架构设计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长期价值,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培养的。

再者,行业对技术价值的认识正在深化。企业可能也逐渐意识到,单纯追求年轻化团队可能带来的是短期成本优势,而拥有合理年龄结构的团队更能保证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。
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年龄增长不会带来挑战。技术行业要求所有人持续学习,不断更新知识储备。那些能够保持技术热情、跟上技术发展步伐的开发者,无论年龄大小,都能在职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
对于持续成长的技术人才,岁月赋予的经验和洞察力反而成为他们的竞争优势。行业正在逐渐认识到多样化的年龄结构对团队和项目的价值,这为技术人员的长期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。

年龄从来不是界定程序员价值的标尺,能力与适应力才是。在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中,保持学习热情和技术敏锐度,比担心年龄数字更有实际意义。

最后分享一个我高考前学校分享的一个小故事:

两个人在森林里,遇到了一只大老虎。一个人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。另一个人急死了,骂道:“你干嘛呢,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!”

换上运动鞋的运动员说:“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。”